新闻动态
「问题演绎」年度回顾|巡展预告
「问题演绎」展览2023年7月23日开幕后,不久我们便共同经历了一场人工智能的关键节点与爆发颠覆式发展。
科学+艺术=?
「问题演绎」展览2023年7月23日开幕后,不久我们便共同经历了一场人工智能的关键节点与爆发颠覆式发展。自此,世界仿佛触发了加速运转的开关,科幻的未来感逐渐渗透进日常,在这场对世界发展与知识范式大洗牌的更迭中,我们的精神世界会经历何等深刻的变化?
「问题演绎」恰逢其时。一年以来,展览演绎而来的问题,有的已然发生,有的正被经历,而更多的将在不久与遥远的未来被持续地追问...
「问题演绎」一周年之际 亦是20日倒计时,展览将于 8月11日 在 深圳 AIRSpace结束,同时将于 8月24日 在 上海 昊美术馆巡展,欢迎关注展览带来的持续追问与思索发酵。
展览回顾

展期:2023年07月23日-2024年08月11日
地址: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 AIRSpace展厅
展览由科学家、艺术家、AI与机器人合作接力完成,展示多样化的科技艺术作品。

「流动的切片」AI与机器人发展的局部实验切片
如AI艺术、机器人艺术、机械装置、虚拟现实、数据孪生/可视化、智能感应互动、身体捕捉、新媒体影像等。

「时间回旋」蜗牛机器人 快慢概念的矛盾集合体
展览探索在时空纵横、虚实两界的坐标体系中,构建“人工智能 AI+ 机器人 Robotics”的议题。

「虚梦森林」数字化自然 现实中睡去 虚拟中醒来
过滤了简化为视觉惯性的符号,保留一处遐想的自留地,呈现对时空、生命、存在、意识、智能等概念的思考,拓展了认知边界。

「镜界」虚拟镜像映射着失真碎片化的多重现实
去回应专业领域的庞大与驳杂,社会范畴内的狂热或恐慌,以及不断演变交叠的想象和叙事。

「谁是我的观看者」自由与控制的边界
活动交流
深大本原主任孟建民院士、中规院原副总规划师朱荣远、深港双年展(UABB)发起人张宇星、央美教授及博士生导师费俊、深大建规学院院长范悦,与论坛主持人丁宁博士进行了深度对谈。

展览开幕论坛
从“科学x艺术x建筑”三个切入口,邀请30位科学家、艺术家、建筑师,探讨人机共容社会的协同发展。论坛成果发布于《世界建筑导报》期刊与中国知网。

展览延伸论坛「科学X艺术X建筑的问题演绎」
国际顶尖高校团队,包括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实验室、哈佛大学、伯克利大学、康奈尔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纽约大学等20所国际顶尖院校约40位国际高校学生来访交流。

央美艺术与科技方向10位博士生研究生到深圳进行10天驻留研学,由科学+艺术联合实验室协助策划,并组织2场科艺沙龙,与MIT媒体实验室艺术家讲座。

香港浸会大学互动媒体专业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约60名学生与10名博士生开展研学沙龙。

科学+艺术联合实验室的科学家与艺术家为深圳理工大学曙光学院学生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和创作领域,并被邀请担任曙光学院荣誉辅导师。

复杂问题研究所跨学科研访与工作站

教育部副部长视察指导

主持人杨澜来访

外国总领事嘉宾团来访

此外,与斯坦福大学创业协会、瑞士西北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商学院、得克萨斯奥斯丁分校、北大商学院MBA、香港应物研究院、香港职业训练局、香港M+博物馆、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本部)、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瑞士联邦政府文化科技中心、瑞士文化基金会、俄罗斯机器人协会、日本未来科学馆、意大利文化艺术基金会、TED团队、国际机构主理人等建立链接和交流合作机制。重要来访如:教育部副部长、广东省工信厅、深圳市委市政府、市科创局、市工信局、龙岗区委区政府、区科创委、区委统战部、市委编办、市国防工业协会、中科院、社科院经济所等等。
参与展演
北京798|人机合一 机器人艺术时代

「微纳山水」「意义」作品参展
深圳美术馆|深港澳数字设计三城展

「阳光的情绪」「身体城市」作品参展
南山博物馆|南山设计周 深圳创造力

「微纳山水」「意义」作品参展
2023碳博会

「代谢介质」作品参展
SeeD 数种计划


共同策划实验音乐演出、科技艺术声音工作坊
深圳光影艺术季 - 光合创想

科学+艺术联合实验室艺术总监沈少民担任福田CBD43栋楼灯光秀艺术总监
新疆美术馆|新疆双年展 腹地脉动

「阳光的情绪(沙漠版)」作品参展
媒体报道
打边炉:我们好奇的是,在学科界限难以跨越的今天,科学家为何对艺术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以至于打破科技行业既定的思维和方法,将艺术与哲学之“虚”视为科学发展的出路?AIRS常务副院长丁宁博士以科研工作者严谨的思路分析着我们的提问,在他看来,科技是一股强大的中立力量,也是人性的放大器,如果失去人文精神和哲学思辨的引导,发展的盲目性必将导致社会的损伤。AIRS设立艺术中心,就出自科学对人文精神回归的立场和呼吁。
艺术与设计:对于未来的恐慌,往往来源于未知与不确定性。由AI带来的生产力变革似已势不可挡,人类社会将走向何方?同样着眼于前沿探索的科学与艺术领域的携手共融,是否能给予我们更多的解题思路?AIRS科学+艺术联合实验室试图通过科学与艺术的跨学科互通共融,立足当下,打破既有认知边界,直面未来的未知与不确定性,探寻未来的无限可能。“问题演绎”展览,通过“科学+艺术”的再创作,呈现对时空、生命、存在、意识、智能等议题的审视与思考。
南方都市报:在未来的深圳文化中,科技文化必将是一大主流与亮点。而科技与当代艺术的结合,亦让科技插上审美的翅膀与现代性思想的共振之弦。近日在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的AIRSpace展厅开展的一场科技艺术展览“问题演绎”,便是一场科技+艺术的同频共振。
深圳龙岗发布:科技与艺术的相遇一刚一柔,如炽热的火焰遇上湛蓝的海水,两者交融会碰撞出什么火花?「问题演绎」展览一场来自AIRSpace科学与艺术的实验。在这个展览中,“问题”成为展览本身的价值。
深圳客: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AIRSpace,一场来自AIRS科学与艺术的深圳实验。
MANA:深圳2023年“11月十大不可错过的新媒体艺术展览”榜首
ADF: In this exhibition, real and virtual, science and art, design and technology, organic and inorganic, machines and bodies, and time and space merge into a fictional dimension of harmonious, spontaneous, and peaceful concurrence. ——Enza Migliore(在这个展览中,真实与虚拟、科学与艺术、设计与技术、有机与无机、机器与身体、时间与空间融合在一个和谐、自发、和平的虚拟维度中。)
创作出品
科学+艺术联合实验室(SciArt Co - lab):由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与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公共艺术研究所联合成立,作为一个跨学科创意实验室,致力于探索科学与艺术的交叉点与未知边界, 融合艺术、 科学、建筑、设计、工程等思维。实验室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科技艺术、公共艺术、数字创意等领域的融合,通过跨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问题意识的思维模式,探索科学 + 艺术的变革性未来,挑战人们对世界的感知认知。
模式理念

- 三点一线|科艺接力

从科学实验室中走出的艺术作品
作品基于科研项目进行转化,有着科研学术支撑艺术也重新挖掘、重构科研过程中的多维度价值

在工作室中进一步科艺共创
艺术家科学家交流共创的实验空间,用真实机器人/设备进行艺术创作,将实验测试失败转化为艺术的成功。同时可作为活动场地,为跨领域国际创新人士建立交流合作机制,发挥平台效应。

在展厅与公共空间中展示
聚焦当下最前沿的AI人工智能+R机器人议题,以艺术的思维呈现对科学终极问题与基础概念的思考,拓展认知的边界,并延伸至更广泛的生命生态、人文社会、技术哲学等议题,形成「问题」系列展览脉络。
- 科研支撑|学科整合
艺术作品基于科研项目进行转化并有着科研学术的支撑,如:

作品基于AIRS 智能机器人中心科研成果转化

作品基于AIRS 特种机器人中心科研成果转化

作品基于AIRS 特种机器人中心科研成果转化,同名论文发表于IEEE DATA国际学术会议上

作品基于AIRS 微纳机器人中心科研成果转化
下一站:巡展预告
展期:2024年08月24日-10月25日
地址:昊美术馆(上海)二楼(上海市浦东新区祖冲之路2277弄1号)

昊美术馆(上海)HOW ART MUSEUM
昊美术馆(上海)是具备当代艺术收藏、陈列、研究和教育功能的全新文化机构,坐落于上海浦东,共有三层展览和活动空间,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于2017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
昊美术馆地处张江高科技园区,充分发挥地域特色,让更多观众在工作之余前来美术馆观展,以此建立全新的艺术综合体和浦东文化新地标。
昊美术馆通过持续深入地建立与国内外艺术家、艺术机构、艺术项目之间的互动,举办高质量的国际性当代艺术展,建立国际化的交流及展示平台,促进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当代艺术的繁荣发展,以及东西方当代艺术的交流与合作。
科学+艺术=问题
编辑:ZI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