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吴均峰教授团队在ICRA2023发文,设计一个基于偏差消除的一致性PnP估计器
我院吴均峰教授团队在机器人学顶级会议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发表两篇论文,本文介绍题为 CPnP: Consistent Pose Estimator for Perspective-n-Point Problem with Bias Elimination 的论文。
我院吴均峰教授团队在机器人学顶级会议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发表两篇论文,本文介绍题为 CPnP: Consistent Pose Estimator for Perspective-n-Point Problem with Bias Elimination 的论文。
该文设计了一个基于偏差消除的一致性PnP估计器。
会议介绍
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国际会议(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ICRA)是 IEEE 机器人与自动化协会的旗舰会议,也是机器人学领域最权威的会议之一,在谷歌学术上的 h5-index 为116。
研究背景
Perspective-n-Point(PnP)问题是指从n个3D-2D点对估计相机相对世界坐标系位姿,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计算机视觉和增强现实等领域。绝大多数现有工作从理想的几何关系出发构建满足投影模型的方程,没有具体考虑噪声模型及噪声传递。因此,已有工作很少从统计视角出发,分析所提估计器的统计学性质,如偏差和协方差。随着特征提取技术的发展,可从单帧图片中提取大量的特征点用于相机位姿估计,如在ETH3D数据集中,许多图片有上千个被提取的特征点。这为高精度的位姿估计提供了极大潜能,如何设计统计意义下的一致性估计器(即随着特征点数n逐渐增加,估计器能收敛到真实位姿),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图1 PnP相机位姿估计示意图
研究方法
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偏差消除的一致性PnP估计器。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所提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三步:首先,通过求解一个广义特征根问题,得到投影噪声方差的一致性估计;其次,从原始投影方程出发,采用方程变换、变量消除等技巧,构建得到普通线性最小二乘问题,并推导所得最小二乘估计的偏差,通过偏差消除实现了具有一致性的估计器;最后,在一致性估计基础上,将旋转矩阵估计投影到特殊正交群,并执行局部高斯-牛顿迭代,进一步优化估计值。本文所提估计器具有如下特点:1)随着点对数量n的增加,所得估计能收敛到相机真实位姿;2)计算复杂度为O(n),在大量观测情况下也能进行高效求解。
图2 基于偏差消除的一致性PnP位姿估计框架
在仿真实验中,测试了所提算法在不同噪声方差下的性能。结果如图3所示,在噪声较小时,估计器偏差不明显,所提方法与未经过偏差消除的现有工作相比,估计精度相当。当噪声逐步增大,对比的主流方法不具有一致性,且具有较大渐近偏差,这使得即使使用高斯-牛顿迭代,也无法改善估计精度。而本文所提方法通过偏差消除,具有一致性,并且在特征点数量较多时,只需一步高斯-牛顿迭代,估计均方误差即可达到理论性能下界。
图3 仿真实验结果
在真实图片实验测试中,本文采用ETH3D开源数据集,选用了四张图片(两张室外,两张室内),如图4所示,每张图片都提供了几千个特征点可用于位姿估计。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在估计精度上,所提方法和ML-PnP相当,并优于其他对比方法;在算法耗时上,所提方法和E-PnP相当,耗时显著小于ML-PnP。
图4 ETH3D数据集中四个场景
图5 真实图片实验结果
研究结论
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偏差消除的一致性PnP估计器。估计器主要分为三步:首先,通过求解一个广义特征根问题,得到投影噪声方差的一致性估计;其次,从原始投影方程出发,采用方程变换、变量消除等技巧,构建得到普通线性最小二乘问题,并推导所得最小二乘估计的偏差,通过偏差消除实现了具有一致性的估计器;最后,在一致性估计基础上,将旋转矩阵估计投影到特殊正交群,并执行局部高斯-牛顿迭代,进一步优化估计值。本文所提估计器具有如下特点:1)随着点对数量n的增加,所得估计能收敛到相机真实位姿;2)计算复杂度为O(n),在大量观测情况下也能进行高效求解。因此,本文所提算法非常适用于具有大量点对的场景。在仿真和真实图片实验中,综合考虑估计精度和计算耗时,与现有主流算法相比,所提算法优势显著。
作者简介
本文通讯作者为 AIRS 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副教授吴均峰。
吴均峰教授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副教授、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AIRS)研究员。他现任IEEE高级会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委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信息物理系统控制与决策专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专委会会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委会网络化控制系统学组委员。吴均峰教授曾受邀担任IET Control Theory & Applications期刊专刊客座编辑(Leading Guest Editor),多次受邀担任IEEE Conference on Control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The European Control Conference, IFAC World Congress等控制领域国际旗舰会议副编辑;多次受邀担任中国控制会议(Chinese Control Conference)等控制领域国内知名学术会议副编辑;现任控制领域顶级期刊Transactions on Control of Network Systems编委。吴均峰教授发表 SCI 期刊论文 50余篇,包括IEEE TAC、Automatica、IEEE RAL、IEEE TIT、IEEE TSP等控制、机器人和信号处理领域顶级期刊,正式授权中国专利10项,美国专利1项。
本文第一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博士后曾广扬。
曾广扬博士于2022年6月在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博士后,研究助理。他的研究兴趣包括统计信号处理、机器人定位与建图、传感器网络等。担任IEEE RAL、ICRA、IEEE SPL、IEEE TWC、IEEE TII等期刊和会议的独立审稿人。
* 相关信息由论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