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S in the AIR
AIRS in the AIR | 通用人形机器人

随着科技进步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行业开始探索使用人形机器人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等。通用人形机器人因其灵活性与高适应性,在多个领域具有应用潜力,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本期AIRS in the AIR邀请上海交通大学闫维新副教授分享通用人形机器人相关研究。闫维新,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他主持/参与国家973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参与1项,参与863课题2项。
AIRS in the AIR为AIRS重磅推出的品牌系列活动,与您一起探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前沿技术、产业应用、发展趋势。2022年举办至今,已邀请百余位国内外嘉宾,吸引了超40万人次参与。
-
朱洪武AIRS产业转化处技术经理执行主席
-
闫维新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通用人形机器人
闫维新,博士,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医用机器人分会副理事长,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首席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是特种、服务机器人,主要研究成果有:核酸采样双臂机器人、烹饪服务机器人、康复养老智能护理床系统。主持/参与国家973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参与1项,主持航天军工项目十几项,参与863课题2项,省市级科技成果鉴定项目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梦想中国全球创新大赛一等奖、深圳市高交会优秀产品奖、 2020年广东省长杯金奖、2017阿里人工智能创新全球大赛奖、复星杯全国人工智能大赛四川赛区银奖、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创新奖,发表论文70多篇,专利90多项。
人形机器人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潜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行业开始探索使用人形机器人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等。通用人形机器人的灵活性和环境适应能力高,不需要特别改造环境,且使用寿命和残值比其他机器人更高。随着成本的降低,通用性带来的规模化降本效应,可应用于多个领域,从长期来看市场空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