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S in the AIR
AIRS in the AIR | 微纳机器人(三)
微纳科技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前沿、交叉学科新兴领域,近年来一直是学界的研究热点,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展露出的巨大应用潜力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AIRS in the AIR “微纳机器人”系列讲座第三期邀请香港城市大学董立新教授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贺强教授分别介绍纳米机器人操作系统和医用可注射游动纳米机器人。
董立新,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美国 NSF CAREER Award 获得者、三维纳米机器人操作及磁控微机器人“人工细菌鞭毛(ABF)”初创者之一。
贺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德国洪堡学者,在 Sci. Robot.、J. Am. Chem. Soc.、Angew. Chem. 等期刊发表170余篇论文。
点击链接报名参加:http://hdxu.cn/PUnD1,或通过Bilibili(http://live.bilibili.com/22587709)参与。
呼吸新鲜空气,了解前沿科技!AIRS 重磅推出 系列活动 AIRS in the AIR。每周二与您相约线上,一起探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前沿技术、产业应用、发展趋势。
-
俞江帆AIRS 微纳机器人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助理教授执行主席
-
王潇朴AIRS 项目负责人执行主席
-
董立新香港城市大学教授、NSF CAREER Award 获得者纳米机器人操作:离子迁移器件的原型创成与原位表征
董立新,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名古屋大学工学博士,曾任密歇根州立大学副教授、ETH 资深研究员等;主要研究兴趣包括纳米机器人、纳米制造、生物医疗微纳器件等。他是三维纳米机器人操作(1999)及磁控微机器人“人工细菌鞭毛(ABF)”(2007)的初创者之一。获2011年度美国 NSF CAREER Award,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两项等。兼任 IEEE 纳米技术委员会(NTC)副主席、纳米能源、环境及安全技术委员会创始主席及 T-NANO 资深编辑,IEEE RAS 出版物理事会(PAB)理事、微纳机器人技术委员会共同主席,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理事及微纳机器人分会副理事长等。
离子迁移器件正在引起诸多领域的关注,脑科学及神经生理学家正在试图解明更深层次神经信号传输机制、探索意识的来源;人工智能专家则在尝试突破冯·诺依曼架构、开发全新的仿脑神经形态计算硬件;电动汽车制造业日益迫切地需要充电速度更快、续航时间更长、安全性更高、原料储量更丰的离子电池;而分子制造、脑机接口、量子传感等新兴前沿领域也与离子迁移有着密切的关联。纳米机器人操作为此类器件的3D原型创成、原子级原位表征、器件工作原理及性能的动态分析等提供了一类独特的技术。以此为核心,本次讲座将主要介绍我们近期在球差矫正透射电子显微镜(CsTEM)中搭建的纳米机器人操作系统及其在离子单体、团簇及集群的近场控制及纳米器件的光机电特性表征等工作,展示其在纳米结构及器件的原型创成及原位表征中的应用。
-
贺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德国洪堡学者医用可注射游动纳米机器人
贺强,2003年于中国科学院化学所获物理化学博士学位,2006年获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在德国马普胶体与界面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04月加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组建超分子胶体马达与医用游动纳米机器人研究团队,致力于运用可控化学组装技术构筑超分子胶体马达,系统研究其自驱动和运动控制,在此基础上发展各种可注射游动纳米机器人并用于癌症等重大疾病的精准诊疗,已在 Science Robotics、J. Am. Chem. Soc.、Angew. Chem.、Adv. Mater. 等期刊发表170 余篇论文。现任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Open 副主编和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编委。
可注射游动纳米机器人由于其微小的尺寸、自主运动和导航能力,有望应用于主动靶向递送、毒素清除、微创诊断和手术等生物医学领域。然而,临床要求可注射游动纳米机器人的材料具有生物相容和可降解性、化学燃料或外部物理场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克服各种活体内各种生物屏障(如血液污损、免疫清除、血管网络、血流、细胞膜等)的能力。在报告中我将首先介绍基于可控化学自组装合成超分子胶体马达的最新进展,以及这种化学组装策略如何允许构筑具有特定特征和功能的合成超分子胶体马达,如尺寸、形状、组成、自推进、集体运动和其它功能。其次,介绍如何在这些超分子胶体马达的基础上构筑可注射游动纳米机器人,以脑胶质瘤的主动靶向递送为例,讨论如何克服活体内各种生物屏障实现药物主动靶向递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动靶向递送以及当前临床应用仍然面临的挑战。
时间 | 环节 | 嘉宾与题目 |
---|---|---|
16:00-16:40 |
主题报告 |
董立新,香港城市大学 |
16:40-17:30 |
主题报告 |
贺强,哈尔滨工业大学 |
视频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