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怀抱以下职业目标,请联系我们
- 申请流程
- 空缺职位
• 渴望成长为世界一流的人才
• 有强烈意愿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发展,造福人类社会
具体申请方式详见下方岗位信息
开放职位
1. 研究助理(实习岗,本科及以上学历)
2. 应用软/硬件工程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人工智能领域软/硬件开发经验者优先)
3. 算法工程师(硕士及以上学历,有项目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经历和文章发表者优先)
4. 助理研究科学家/博士后(国际知名大学博士毕业)
5. 副研究科学家(国际知名大学博士毕业、学术水平相当于国际知名大学助理教授)
6. 研究科学家(国际知名大学博士毕业、学术水平相当于国际知名大学副教授)
7. 高级研究科学家(国际知名大学博士毕业、学术水平相当于国际知名大学正教授)
招聘人数
数名
研究方向
以上研究方向或相关领域,对初级岗位主要考察个人整体素质。
主要职责
1. 开展基础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
2. 独立或协助团队发表高质量国际顶级期刊、会议论文;
3. 参加团队研究讨论会与参加顶级专业会议;
4. 开发相关技术与应用;
5. 参与/指导年轻研究人员(包括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进行研究(适用于中高级职位);
6. 组织课题申报、实施与验收(适用于中高级职位);
7. 确定并领导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方向(适用于中高级职位)。
资质和要求
1. 申请者应具有或者即将获得211/985或同等级港澳台及海外院校的计算机科学/信息工程/电子工程/自动化/信号处理/通信/数学/软件/人工智能/物理学/理论计算化学等相关领域的相应岗位要求的学位;
2. 与申请职位相当的国际一流学术背景,在相关领域发表过高水平期刊或者会议论文优先;
3. 参与过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与研究者优先;
4. 具有很强的数学功底和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有熟练的中英文阅读、写作和交流能力,能熟练使用中英文撰写研究报告及技术文章并进行学术交流,有海外高校交流访问经历者优先;
6. 动手能力强,能快速实现自己的想法并迭代;
7. 有责任心与使命感,积极主动、勤奋好学,乐于团队协作、主动沟通;
8. 对建设国际一流的研究机构充满激情;
薪酬福利
AIRS根据国际标准提供极具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以及包括生活补贴、年度体检、绩效激励等完整的福利体系,舒适的国际标准的办公环境(含健身房),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等。更多详情请登录网站查询了解:https://airs.cuhk.edu.cn
申请方式
如有意申请普适人工智能应用研究中心岗位,请将您的详细简历(含三位推荐人联系信息)与研究成果相关材料发至邮箱:talents-airs@cuhk.edu.cn,邮件主题为“姓名-职位-中心负责人:李世鹏”。对候选人的申请/提名审查即将开始,直到相关职位招满为止。
中心介绍
普适人工智能应用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on Generalized AI Applications, RCGAP)是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Shenzhen)与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Shenzhen Institut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obotics for Society, AIRS)联合设立。本中心致力于普适性人工智能应用的研究,综合交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开发核心人工智能技术,探索如何在社会需要的重要应用中发挥其主导作用,广泛提高生产力和工作效率,发掘新的应用场景,打造颠覆性的创新产品和服务。
目前本中心以普适的人工智能应用为研究目标,并不局限于某些特定的研究领域。近期开展或拟开展的研究方向包括:
1. 分布-合作式智能交互系统(Distributed-Collaborative Intelligent Interactive Systems);
2. 强调交互体验的高效智能虚拟用户界面数据漫游技术和框架(Technology and Framework for Efficient and Intelligent Roaming of Virtual User Interface Data with an Emphasis on Interaction Experience);
3. 计算机视觉中的通用文字识别技术和平台(Technology and Platform for Gener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in Computer Vision);
4. 人机耦合的任务分配、切换和协作(Task Allocation, Switching and Collaboration in Human-Machine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5. 区块链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技术和平台(Technology and Platform for Block-Chain Applications i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6. 基于场景的人工智能技术和框架(Context-bas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and Framework);
7. 智物互联网技术和系统 (Technology and System for Internet of Intelligent Things);
8. 基于因果关系的机器推理框架和算法 (Machine Reasoning Framework and Algorithms Based on Causality);
9. 基于群体智慧与交互的人工智能学习和训练的开放开源技术和平台(Open and Open-Source Technology and Platform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earning and Training based on Crowd Intelligence and Interactions);
10. 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催化剂以及功能纳米材料的设计;(AI driven design for catalyst and functional nanomaterials) 。
团队介绍
中心主任为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AIRS)副院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李世鹏博士。李世鹏博士曾是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的共同创始人。1999年至2015年,他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首席研究员及微软公司合伙人。加入微软前,李博士任美国萨尔诺夫(Sarnoff)公司研究员。离开微软后,他曾任一家领军的中国物联网企业的首席技术、以及中国一家人工智能领军企业的集团副总裁及研究院联席院长。
作为《IEEE电路与系统会刊视频技术专刊》前总编辑、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和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世鹏博士是位在多媒体、互联网、计算机视觉、云计算、物联网及人工智能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世界领军专家。他拥有200项美国专利、300多篇国际技术论文、9本学术英文专著或其中关键章节,获得过6次国际顶会或期刊的最佳论文奖。他贡献了30多项提案到国际标准中,有10多项被采纳。他的论著被引用了近22,000次(H-Index: 76)。
李博士有着20多年领导世界一流研究团队的经验。多年来,他培养出4位MIT TR35创新奖的获得者(世界上35岁以下的最有潜力的35位创新者)、近10名IEEE Fellow。他负责研发的十多项关键技术在微软及其他公司的产品里被亿万用户使用着。
李博士是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起人之一和联合秘书长。李博士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及美国里海(Lehigh)大学博士学位。他担任(过)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在内的十几所国际国内一流大学的兼职博导、客座教授或者名誉教授。多次担任过国际顶级学术会议的大会主席或程序主席,以及IEEE视频信号处理与通信技术委员会主席。
中心副主任为朱熹博士。朱熹博士于2006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和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并于2011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一直从事凝聚态物理理论在交叉科学中的应用。目前他的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材料科学尤其是新能源领域中的应用,领导团队开发了基于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加速新材料发现的MAOS系统,实现材料的“按需合成”,促进材料科学在AI时代的新发展。
开放职位
1. 研究助理(实习岗,机械电子、自动化、计算机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2. 算法工程师(计算机视觉相关专业,有项目经历和文章发表者优先)
3. 助理研究科学家/博士后(国际知名大学博士毕业)
4. 副研究科学家(学术水平相当于国际知名大学助理教授)
5. 研究科学家(学术水平相当于国际知名大学副教授)
6. 高级研究科学家(学术水平相当于国际知名大学正教授)
主要职责
1. 从事国际领先的生物特征识别、模式识别研究;
2. 发表国际顶级期刊、会议论文;
3. 参与/指导年轻研究人员(包括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进行研究。
资质和要求
1. 对建设国际一流的研究机构充满热情;
2. 具有或即将获得国际知名大学相关研究领域(如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数学、机械电子、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相应学位;
3. 与申请职位相当的国际一流学术背景;
4. 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5. 熟练掌握英语,包括听、说、读、写;
6. 优秀的领导能力(适用于高级职位)。
薪酬福利
AIRS根据国际标准提供极具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以及包括生活补贴、年度体检、绩效激励等完整的福利体系,舒适办公环境(含健身房),创新创业孵化等。
申请方式
请将您的详细简历(含三位推荐人联系信息)、三篇代表作全文和其他证明材料发送至lynnliao@cuhk.edu.cn,邮件主题为“姓名-职位-中心负责人张大鹏”。对候选人的申请/提名审查即将开始,直到相关职位招满为止。
中心介绍
计算机视觉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on Computer Vision, RCCV)是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AIRS)共同建立,目前主要研究人员均具有国际知名高校的博士学位和经验丰富的科研背景。中心致力于在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图像处理和多媒体数据分析领域进行科研探索与应用实践,通过国际合作,加快提高粤港澳大湾区视觉智能的综合能力。
团队介绍
中心主任张大鹏教授,带领本中心生物特征团队进行基于掌纹的身份识别机器人、人脸美学、中医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和系统的研发,是国际知名的人体生物特征识别的研究团队之一。
张大鹏教授是国际知名的模式识别专家,香港理工大学终身教授,亦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席教授。他是IEEE计算机学会杰出演讲人, 以及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和国际模式识别协会(IAPR)会士。30多年来一直从事模式识别,图像处理以及生物特征识别研究,是掌纹识别、中医四诊量化及人脸美学等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领军人。截至目前,教授已在生物特征识别、纹理分析、特征选择、以及机器学习算法等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和一流会议上发表论文400余篇,被谷歌学术引用超过62000 次,H-index为112。详情请参阅:https://sse.cuhk.edu.cn/zh-hans/node/7443
开放职位
1. 助理研究科学家/博士后(国际知名大学博士毕业)
2. 副研究科学家(学术水平相当于国际知名大学助理教授)
3. 研究科学家(学术水平相当于国际知名大学副教授)
4. 高级研究科学家(学术水平相当于国际知名大学正教授)
主要职责
1. 从事国际领先的群体智能研究;
2. 发表国际顶级期刊会议论文;
3. 指导年轻研究人员(包括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进行研究;
4. 与工业界伙伴合作构建系统原型。
资质和要求
1. 对建设国际一流的研究机构充满热情;
2. 具有或即将获得国际知名大学相关研究领域(如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数学、运筹学、经济学、心理学)的博士学位;
3. 与申请职位相当的国际一流学术背景;
4. 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5. 熟练掌握英语,包括听、说、读、写;
6. 优秀的领导能力(适用于高级职位)。
申请方式
请将您的详细简历(含三位推荐人联系信息)、三篇代表作全文和其他证明材料发送至
talents-airs@cuhk.edu.cn,邮件主题为“姓名-职位-中心负责人黄建伟”。对候选人的申请/提名审查即将开始,直到相关职位招满为止。
中心介绍
群体智能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on Crowd Intelligence, RCCI)是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Shenzhen Institut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obotics for Society,以下简称AIRS)重点建设的研究中心。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速迭代演进,群体智能在万物互联的信息环境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由此深刻地改变了人工智能领域。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 “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群体智能、自主协同与决策等基础理论研究” 。
当前,全球关于群体智能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一个完整的关于群体智能的理论体系来突破大规模群智决策、激励、协调等关键核心技术,来支撑群体智能的创新应用。因此,本研究中心重点开展群体智能基础研究,旨在为高效的群体智能系统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协调控制方案。具体研究课题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博弈、群体资源共享、众包和群体感知、群体激励机制设计、多主体强化学习、联邦学习。
团队介绍
本研究中心目前已组建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其中有3位IEEE Fellow,9位高级职称专家,主要研究人员均具有国际知名高校的博士学位和经验丰富的科研背景。
中心创始主任黄建伟教授是国际知名的网络优化和经济学专家,现任AIRS副院长。他亦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席教授、理工学院副院长。他是IEEE会士、IEEE通信学会杰出演讲者、科睿唯安计算机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黄教授已在通信网络、网络优化和网络经济学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和一流会议上发表论文270篇,被谷歌学术引用超过11000 次,H-index为55。详情请参阅:http://jianwei.ie.cuhk.edu.hk/。
开放职位一
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研究科学家/博士后
研究方向
1. 机器人学:多机器人系统、模块化机器人、软体执行器、软体机器人等;
2. 人工智能:群体智能、分布式计算、多智能体协作、环境感知与预测、导航与操纵等。
主要职责
1. 完成相关课题研究,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
2. 管理研究团队完成研究项目;
3. 协助申报资助项目。
资质和要求
1. 计算机科学、机器人、自动化、机械、电子材料、力学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
2. 有较强的研究背景,独立工作的创造性强;
3. 工作积极主动,责任心强,团队合作精神强,语言表达能力强,沟通能力强;
4. 精通英语,包括听、说、读、写。
开放职位二
机械工程师、电子工程师
主要职责
1. 设计、审查、制造、测试和分析机器人项目的机械或电子系统;
2. 为研究团队提供专业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3. 管理相关文件。
资质和要求
1. 计算机科学、自动化、机械、电子等相关专业的本科学历;
2. 机器人工程经验优先;
3. 工作积极主动,责任心强,团队合作精神强,语言表达能力强,沟通能力强。
团队介绍
林天麟教授是AIRS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IEEE高级会员。该团队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的开发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大部分的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机器人和自动化领域的顶级国际期刊和会议论文上,如TRO、JFR、ICRA和IROS,并在许多著名的媒体上发表,包括路透社、探索频道、福布斯、Wired 和 IEEE Spectrum。
有关林教授及其团队的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myweb.cuhk.edu.cn/tllam,或直接联系林教授tllam@cuhk.edu.cn
申请方式
请将您的申请书连同完整的简历及一封说明适合该岗位的求职信,以电子方式发给林教授,邮箱:tllam@cuhk.edu.cn,只有入围申请人会收到通知。
开放职位三
研究科学家/博士后
研究方向
1. 医学机器人学:外科机器人、辅助技术、脑机交互等;
2. 人机交互:人类行为识别、行为识别及迁移、仿生与仿生设计等。
主要职责
1. 完成相关课题研究,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
2. 管理研究团队完成研究项目;
3. 协助申报资助项目;
4. 协助研究中心的管理。
资质和要求
1. 计算机科学、自动化、机械、电子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
2. 有相关研究和资助计划书写作经验者优先;
3. 有在中国建立具有国际水准的研究机构的热情;
4. 良好的管理和沟通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5. 精通英语,包括听、说、读、写。
开放职位四
机械工程师、电子工程师
主要职责
1. 设计、审查、制造、测试和分析机器人项目的机械或电子系统;
2. 为研究团队提供专业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3. 管理相关文件。
资质和要求
1. 计算机科学、自动化、机械、电子等相关专业本科学位,硕士优先;
2. 有机器人比赛经验,或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薪酬福利
薪金将会参考国际标准,与经验和成就相称。合格的候选人有机会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国际合作者一起工作。同时,广东省政府部门也已出台多项博士后人才津贴政策。
团队介绍
孙正隆教授是AIRS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副主任。在过去的十年里,他在机器人学和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发表了50多篇期刊和会议论文。他的研究兴趣包括医疗/外科机器人、人机交互和协作。
有关孙教授的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sites.google.com/site/sunkurt/home,或者直接联系孙教授sunzhenglong@cuhk.edu.cn
申请方式
请将您的简历、出版物和其他证明材料,以电子方式发给孙教授,邮箱:sunzhenglong@cuhk.edu.cn,对于申请者的评审将立即开始,并会持续进行,直到招聘人员到岗为止。
开放职位五
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
1. 无人帆船运动控制;
2. 无人船能源管理;
3. 面向海洋的视觉系统;
主要职责
1. 开展海洋机器人设计、控制等研究,探索从0到1的原始创新,参与远洋测试等极具挑战的任务;
2. 参与学术论文写作,参加国际顶尖学术会议
3. 参与学生指导与团队管理;
4. 其他上级安排的工作。
资质和要求
1. 对于机器人研究充满热情;
2. 具有机器人、自动化、计算机、或其他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
3. 在机器人设计或控制方向有长期积累,具有优秀的国际期刊/会议论文发表经验;
4. 具有优良的团队合作能力,亦具有一定的团队管理能力;
5. 中英文写作能力俱佳;
6. 具有海洋机器人研究经历者优先。
薪酬福利
薪金将会参考国际标准,与经验和成就相称。合格的候选人有机会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同时,广东省政府部门也已出台多项博士后人才津贴政策
团队介绍
钱辉环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助理教授、AIRS副院长、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国地联合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出版了2 部专著、1 部编著、90多篇国际期刊、国际会议论文,Google Scholar H-index 为18。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一项。获得IEEE/ASME 机电一体化学报的2011 年度最佳论文奖、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最佳学生论文奖Finalist 共3 次。
申请方式
请将您的简历、出版物和其他证明材料,以电子方式发给钱教授,邮箱:hhqian@cuhk.edu.cn,对于申请者的评审将立即开始,并会持续进行,直到招聘人员到岗为止。
中心介绍
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on Intelligent Robots, RCIR)是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Shenzhen Institut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obotics for Society,以下简称AIRS)重点建设的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林天麟教授担任中心主任、孙正隆教授担任中心副主任,多位科研精英、博士生们共同组建。中心在机器人学、人工智能、智能汽车、海洋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和人机交互等方面具有长期研究基础,并成功研制出30多个机器人和智能系统。目前在研项目包括:柔性可重用多机器人协作系统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林天麟教授)、无人机无人艇协同精准自主起降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钱辉环教授)、面向自然腔道无创手术的柔性内窥镜手术机器人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孙正隆教授)。
研究中心拥有完备的科研设施、众多基础先进的实验设备,如水面无人艇,无人帆船,大疆无人机M600PRO,UR5机械臂,KINOVA七轴机械臂,红外三维运动捕捉系统,高精度激光雷达,GPS全球定位系统,GPU超算平台,小型机械加工中心等,以满足机器人研发的测试需求。
研究团队近5年承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香港创新科技署、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发改委专项等十余项,累计科研经费总额2000万元以上,先后研制了水面无人艇、无人帆船、超声扫描机器人、多机器人协同系统、情感计算平台等多个机器人及智能系统。
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将立足深圳、粤港澳地区乃至国家的战略需求,依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平台资源,协同开展原创、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推动技术集成与成果转化应用。
2020年度研究中心科研团队计划进一步发展壮大,持续深入开展机器人基础和应用研究,拟开展的研究课题包括新颖机器人系统、海洋机器人、智能集群、远洋无人系统、智慧港口、智慧医疗机器人、软体机器人和模块化机器人等方向领域。
我们诚邀有理想抱负的社会精英加入我们的团队,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发展,造福人类社会。同时,我们中心的科研学术氛围浓厚,十分欢迎有意读博的年轻研究人员加入!
开放职位一
助理研究员或博士后研究员
招聘人数
数名
研究方向
1. 智慧云系统结构与虚拟化技术
2. 认知计算与智能工业云建设
3. 分布式智能云存储设计
4. 建立工业数据库系统
5. 工业物联网的感知系统
6. 产业供应链体系优化
7. 机器学习建模和算法选择
8. 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工业应用
主要职责
1. 开展基础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
2. 参加团队研究讨论会与顶级专业会议;
3. 独立或协助团队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
4. 组织课题申报、实施与验收。
资质和要求
1. 计算机科学与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
2. 有较强的学术背景,在相关领域发表过高水平期刊或者会议论文;
3. 参与过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与实施者优先;
4. 有较强的英语阅读和中英文写作和交流能力,有海外高校交流访问经历者优先;
5. 有责任心与使命感,积极主动、勤奋好学,乐于团队协作、主动沟通。
开放职位二
应用软件工程师
招聘人数
数名
主要职责
1. 为研究项目和应用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2. 云平台的日常软件开发和维护;
3. 和浪潮维护云平台团队进行专业沟通;
4. 与IT办公室支持管理团队进行专业沟通。
资质和要求
1. 申请者应具有211/985或同等级港澳台及海外院校的计算机科学/信息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或更高等级学位;
2. 申请者应具备云平台上进行软件开发、虚拟化操作的相关经验;具备 Linux 操作系统经验;
3. 熟悉 Hadoop 和 TensorFlow 的使用,并能使用 Python 或 java 进行应用程序开发与测试;
4. 申请者应具备良好的英语交流及写作能力,能熟练使用中英文撰写研究报告及技术文章。
申请方式
如有意申请物联网与智能云研究中心岗位,请将您的详细简历与研究成果相关材料发至中心助理邱女士的邮箱:qiumeng@cuhk.edu.cn。对于申请者的评审将立即开始,并会持续进行,直至招聘人员到岗为止。
中心介绍
物联网与智能云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on Internet of Things and Smart Cloud,RCIS)隶属于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Shenzhen Institut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obotics for Society,AIRS)。本中心致力于高性能云机群、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等技术的融合。通过强调认知计算、深度学习与大数据操作原理,涵盖物联网与云平台的工业应用。进而对高科技产品设计与安全生产提供一条龙工程服务。
本团队已开始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设智能云计算平台。充实物联网边缘设备,优化机器学习制造程序,建立人才储备库与生产材料物流链,旨在促进大湾区产业物联网感知、大数据认知技术发展,开发创新智能制造,提升工业生产力与经济效益。目的是实现社交、移动、分析、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无缝融合。这一过程包括云平台与数据中心的升级、人工智能芯片、雾节点与移动设备布置、大数据分析工具和智能机器人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应用。最终目标是提高人工智能系统的敏捷性、终端用户移动性、全球安全性、以及云与物联网的可扩展性。
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可应用于边缘计算、雾计算和云计算。本讲座融合智能机器人、物联网设备、窄带物联网、5G和基于卫星的智能网络,用于联合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和云与物联网应用。评估亚马逊AWS、微软Azure、谷歌云、阿里云、腾讯云和华为云服务项目、基准测试和创新应用。我们对支持智能城市环境、智能制造、工业物联网和5G医疗保健应用特别感兴趣。
团队介绍
本中心现由8位研究员,1位博士后研究员,与7位博士研究生组成。中心主任为黄铠博士,他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国际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终身会士,中科院云计算中心首席科学家。黄铠教授早年毕业于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获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普渡大学和南加州大学,并获聘为终身教授。
黄教授曾任清华大学首席讲座教授。他是世界并行处理计算机结构的先驱学者之一。1983年出版该领域国际上第一本经典著作,推动了高性能计算的研究热潮,促进了国内银河、曙光、天河超算系统的建立。他出版了十本专著与发表的270篇论文,谷歌学者引用超过19,000次,h-index 60。黄铠教授曾担任《并行与分布式计算期刊》(JPDC)学术杂志的总主编长达28年,使JPDC成为该领域最早建立的一流学术刊物。
他2017年的新书《认知计算与深度学习: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智能应用》已被斯坦福和哈佛等20所大学采纳。黄博士是CCF海外理事,因其在并行计算和分布式系统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获得了中国计算机联合会2005年首届海外杰出成就奖,和IEEE CloudCom 2012的终身成就奖。他担任2020年6月国际智能计算机大会 (FICC 2020) 主席。黄教授个人网站:http://myweb.cuhk.edu.cn/hwangkai。
开放职位一
科研岗位(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博士后)
招聘人数
3人以上
主要职责
与国内外一流学者合作,深入开展与本中心方向相关的开创性课题研究,发表国际顶级会议期刊论文。
资质和要求
1. 具有计算机/机器人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2. 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本领域一流期刊或知名会议发表过论文。
开放职位二
软件工程师岗位
招聘人数
3人以上
主要职责
负责各种研究项目中的软件模块研发。
资质和要求
1. 硕士毕业具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或本科毕业具有4年以上工作经验;
2. 曾独立完成过某成功产品的软件模块的研发。
薪酬福利
1. 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薪酬福利;
2. 每日三餐及下午茶福利;
3. 每月生活补贴、年度体检、绩效激励;
4. 舒适办公环境(含图书馆、健身房等);
5.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国际化学习/工作机会(含海外名校博士生/博士后岗位推荐);
6. 创新创业孵化等。
申请方式
请有意者准备好完整简历,注明“应聘岗位+姓名”,发送至付樟华老师邮箱:fuzhanghua@cuhk.edu.cn
中心介绍
机器学习与应用研究中心由查宏远教授领衔成立,由多位科研精英和技术专家团队共同组建。中心依托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两大科研平台,专注于以下研究方向:
1. 机器学习的统计和数学理论、基于最优运输理论的机器学习方法、MCMC相关的随机微分方程、生成模型的偏微分方程以及平均场博弈论理论;
2. 多智能体强化学习(包括多机器人协同调度等);
3. 深度强化学习、off-policy策略评价以及鲁棒马尔科夫决策过程;
4. 差分隐私与机器学习、统计效用与隐私保护权衡、受限分布鲁棒学习;
5. 点过程模型与事件史分析、神经网络强度函数与随机测度、网络动态协同演化与网络拓扑变化;
6. 组合优化问题的机器学习和强化学习方法、图神经网络、动态图的生成模型;
7. 零次学习、小样本学习和元学习,包括科学计算、社交网络、交通和医疗等应用。
现因中心发展需要,诚邀有理想抱负的各界精英加入我们的团队,我们将为您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和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开放职位一
研究科学家/博士后
研究方向
1. 机器人学:仿生机器人构型设计与运动策略优化、面向非刚体对象的力位视觉混合控制与精细操作;
2. 智能感知:单/小样本元学习、可解释深度神经网络、基于光学感知阵列的大尺度拼接与重构、高柔性新材料力学建模与仿真、弱信号处理与目标识别。
主要职责
1. 独立或协助组织课题申报、实施与验收;
2. 开展基础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
资质和要求
1. 机器人、自动化、机械、计算机、电子、力学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
2. 有较强的学术背景,在相关领域发表过高水平期刊或者会议论文,参与过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与实施者优先;
3. 有较强的英语阅读和中英文写作和交流能力,有海外高校交流访问经历者优先;
4. 有责任心与使命感,积极主动、勤奋好学,乐于团队协作、主动沟通。
开放职位二
机电工程师、嵌入式工程师、算法工程师
主要职责
1. 机器人本体构型设计、优化、加工、装配、集成与测试
2. 机器人嵌入式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算法、智能感知算法开发、集成与测试
资质和要求
1. 自动化、软件工程、机械工程、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历,有仿生类机器人相关项目研究或比赛经历优先;
2. 机器人本体设计相关岗位:需掌握理论力学、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精通Solidworks、CAD设计软件,以及ADAMS、COMSOL或其他开源仿真环境,对机器人构型设计有深刻理解;
3. 嵌入式系统开发相关岗位:需掌握C/C++语言,熟悉ARM、FPGA或DSP开发平台,掌握TCP/IP等外设开发,精通 Linux、RTOS 等操作系统,对操作系统运行机制、设备驱动模型有深刻理解;
4. 感知算法开发相关岗位:需熟悉机器学习、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算法开发和验证,精通C++、Python, Matlab等语言,熟悉相机标定、光流、VO、VIO、SLAM 算法,立体匹配算法、全景拼接融合算法、避障算法等;
5. 控制算法开发相关岗位:需掌握C/C++语言编程,掌握Matlab/Simulink控制仿真环境机控制性能评估,熟悉实时嵌入式系统,了解电机驱动,熟悉ROS操作系统并有项目开发经验者优先;
6. 信号处理相关岗位:需掌握C/C++语言编程,掌握Matlab信号处理工具箱,有盲/弱信号处理与重构、小波分析、压缩感知研究经历,了解机器学习,熟悉电磁信号无损检测并有项目开发经验者优先;
7. 工作积极主动,勤学上进,责任心强,有团队合作精神,善于沟通协作。
申请方式
如有意申请特种机器人中心岗位,请将您的详细简历与研究成果相关材料发至丁宁博士邮箱:dingning@cuhk.edu.cn。对于申请者的评审将立即开始,并会持续进行,直至招聘人员到岗为止。
中心介绍
特种机器人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on Special Robots, RCSR)隶属于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Shenzhen Institut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obotics for Society,以下简称AIRS)。研究中心面向城市大型基础设施维护、管养、检修、应急等需求,重点研究具备高可达性的仿生式特种机器人本体构型设计与运动控制策略优化、基于小样本学习模型的病害定义与异常检测算法、面向人-机-城市共生模型的可解释人工智能与自理机器人作业系统。
RCSR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丁宁研究员担任主任,聚集了机器人学、现代控制、机器学习、智能感知与先进材料等专业人才,在研课题包括: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住建部课题1项、青年基金1项、广东省基金1项、深圳市基础研究重点1项、深圳市发改委专项1项,以及其他科技攻关项目,近三年累计科研经费3000万元以上,应用行业涵盖桥梁、电力、管廊、水务、航空航天等。RCSR是国内首批参与特种机器人国家标准编制的团队,代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主导编制并已发布我国特种机器人领域首批基础标准两项,应急救援及康复护理机器人两项,在编国家标准两项。
特种机器人研究中心致力于建设一支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富于社会责任的科研团队,以解决传统行业中急难险重的迫切需求为己任,迎难而上,用技术创造价值、让机器关爱生命。
团队介绍
丁宁,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仿生特种机器人与计算机视觉。现任AIRS特种机器人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副院长,SAC/SWG13全国特种作业机器人国家标准工作组委员、NEA/TC35能源行业电力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会理事、深圳市电子学会理事。
开放职位一
科研岗位(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博士后)/研究助理)
研究方向
医疗机器人,计算机视觉,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等
招聘人数
4人以上
主要职责
深入开展医疗机器人、智能网联交通、自动驾驶等领域内中的开创性课题研究,发表国际顶级会议期刊论文,联合指导年轻研究人员,与国内外一流学者合作,以及与知名的工业界伙伴合作构建系统原型(如果研究需要)。
资质和要求
1. 至少具备以下一项领域的相关研发经验:医疗机器人,无人驾驶,机器视觉,智能网联,人工智能;
2. 具有博士学位或同等研究经历,在相关领域发表过高水平期刊或者会议论文;
3. 有较强的英语阅读和中英文写作能力,能用英语流利的交流,能独立完成英文论文写作;
4. 优秀的团队领导能力,能够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申请课题;
5. 工作认真踏实,逻辑思维较强,做事有条理,执行力强,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
开放职位二
软件算法工程师岗位(大数据/软件开发/嵌入式/模式识别/导航工程师等)
研究方向
医疗机器人,计算机视觉,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等
招聘人数
6人以上
资质和要求
至少具备以下一项领域的软件开发经验和能力:
1. 负责大数据平台的设计和开发,熟悉Hadoop生态,掌握Storm、Spark、Flink、HBase等开源计算平台,掌握MySQL、Redis等开源数据平台,具备Docker、SVN、GIT运用能力;
2. 负责软件平台的设计和开发,能够在Ubuntu系统上进行功能设计和开发,精通C++11、Python等多种设计语言,具有多核编程、网络编程能力,具备Kubernetes部署能力;
3. 负责嵌入式系统开发和验证;精通 C/C++、ARM,TCP/IP等外设开发,精通 Linux、RTOS 等操作系统,对操作系统运行机制、设备驱动模型有深刻理解;
4. 负责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算法开发和验证,精通C++、Python, Matlab等语言,熟悉相机标定、光流、VO、VIO、SLAM 算法,立体匹配算法、全景拼接融合算法、避障算法等;
5. 负责导航与多源信息融合算法开发验证,熟悉基于激光和单目、双目或者RGBD摄像头为主的SLAM算法,具备自动驾驶/机器人的自主定位算法、地图构建及路径规划算法能力。
薪酬福利
1. 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薪酬福利;
2. 每日三餐及下午茶福利;
3. 每月生活补贴、年度体检、绩效激励;
4. 舒适办公环境(含图书馆、健身房等);
5.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国际化学习/工作机会(含海外名校博士生/博士后岗位推荐);
6. 创新创业孵化等。
申请方式
请有意者准备好完整简历,注明“应聘岗位+姓名”,发送至陈勇全老师邮箱:yqchen@cuhk.edu.cn
中心介绍
无人系统研究中心(RCUS)是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Shenzhen Institut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obotics for Society,以下简称AIRS)重点建设的研究中心。由深圳市高层次海外人才陈勇全博士领衔建立,多位科研精英和技术专家团队共同组建,研究团队长期专注于机器人、自动驾驶、智能交通与物流等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及产业化研究。
研究中心拥有完备的科研设施及装备,已配备自动驾驶汽车、无人物流车、路侧终端、移动机器人、机械臂及灵巧手、运动捕捉测量平台、边缘计算服务器、中心云服务器等研究设备一批,初步建成面向智能交通和物流应用研究的5G车路协同研究试验基地2个。
研究团队近5年承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香港创新科技署、深圳市基础研究学科布局、深圳市"产业链+创新链"专项及重大产业化项目等十余项,累计科研经费总额近1500万元以上,先后研制了数据中心智能巡检机器人、综合管廊巡检机器人、物流搬运机器人、无人超市拣货机器人、特殊环境破拆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车路协同智能交通设备等十多个机器人及智能系统。
无人系统研究中心将立足深圳、粤港澳地区乃至国家的战略需求,依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平台资源,协同开展原创、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推动技术集成与成果转化应用。
2020年度研究中心科研团队计划进一步发展壮大,持续深入开展无人系统技术基础和应用研究,拟开展的研究课题包括医疗机器人、物流机器人、5G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交通等方向领域。
我们诚邀有理想抱负的社会精英加入我们的团队,我们将为您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和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发展,造福人类社会!
开放职位一
助理研究员
主要职责
1. 承担扩展现实的可行性研究及相关技术方案的研究和技术选型;
2. 承担扩展现实项目的研究工作,负责关键技术问题的攻关;
3. 负责场景语义理解、三维内容生成等混合现实视觉核心算法的研究与实现;负责算法设计、研发和系统构建。
资质和要求
1. 具备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等相关领域研究工作经历;硕士以上,研究员岗位需博士或同等研究经历(如论文发表成果);
2. 熟悉视频图像处理以及三维视觉算法,具有扎实的三维视觉算法理论基础;有视频识别、图像搜索、三维重建、计算成像等领域算法研究经验;
3. 熟悉机器学习算法,熟练掌握至少一项开源深度学习框架;
4. 精通C++,熟悉python,具有良好的编码习惯;具有扎实的工程实现能力,对算法的优化有实际经验;
5.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有较强的自我驱动性,追求做事效率;
6. 具备良好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能独立承担任务并具有把控系统进度的能力。
开放职位二
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招聘人数
多名
主要职责
1. 开发扩展现实中三维视觉相关技术;
2. 扩展现实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智能协作、教育场景的应用;
3. 承担扩展现实项目的研究工作,协助中心研究员进行关键技术问题的攻关;
资质和要求
1. 具备扩展现实或计算机视觉、视频图像相关领域研究及工作经历;本科以上学历;
2. 精通C++或Java,熟悉python,具有良好的编码习惯;具有扎实的工程实现能力,有软件系统实际开发经验;
3.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有较强的自我驱动性,追求做事效率;
4. 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好的独立工作能力;
5. 具备扩展现实应用开发经验,熟悉如Unity 3D等三维建模工具优先;
6. 有工程应用领域知识或机器学习研究经历优先。
申请方式
请有意者准备好完整简历,注明“应聘岗位+姓名”,发送至邮箱:liucong@cuhk.edu.cn
开放职位三
助理研究员
主要职责
1. 负责光学实验搭建,显微镜平台使用,光学实验数据采集;
2. 负责计算成像相关技术研究,算法实现和设计。包括光学成像系统数值建模,计算成像逆问题求解等。
资质和要求
1. 具有较强光学实验平台动手搭建能力;
2. 具有较强信号处理能力。具有机器学习,计算成像,计算光学,计算电磁学等背景优先;
3. 编程能力要求熟练Matlab,熟练C++优先;
4. 有较好英文论文阅读能力;
5. 学历要求硕士及以上,研究员岗位需要博士或者同等研究经历。
申请方式
请有意者准备好完整简历,注明“应聘岗位+姓名”,发送至邮箱:zhongjingshan@cuhk.edu.cn
中心介绍
扩展现实(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是未来的个人计算与人机交互发展方向。研究中心致力于研究和开发扩展现实中计算成像、显示与可视内容生成,以及端云协同处理的关键技术与系统,研究扩展现实与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结合,开发扩展现实在智能制造、远程协作、教育培训领域的示范应用系统并推动其产业化。
中心现有主任研究员一名,客座研究员(教授、博导)两名,副研究员一名,诚邀对扩展现实技术及应用有热情的各类人才加入团队,打造业界领先的扩展现实技术及应用平台。
团队介绍
中心主任田第鸿博士为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团队“机器学习与视觉智能处理器”团队带头人,2018年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企业技术创新工程项目,第一完成人),2018年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田第鸿博士为深圳网络空间科学技术实验室(鹏城实验室)双聘研究员;曾任三星显示美国实验室高级主管工程师,负责智能显示技术研究;曾任美国思科系统公司技术主管,是思科拟真视频会议系统即网真系统视频技术主创人员,网真系统中视频、视觉先进技术研发负责人,发表国际期刊会议论文二十多篇,拥有视频编码、处理、传输、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等领域四十余项已授权美国专利,IEEE高级会员。
岗位需求
副研究员/研究员
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助理工程师/算法工程师
申请方式
· 请发送简历到 talents-airs@cuhk.edu.cn
· 简历内容:简历+研究领域及研究兴趣简介+研究成果+其它相关材料
· 邮件命名:“校园招聘-名字-毕业院校-应聘岗位-研究中心名称”(加上“校园招聘”,让我们更快注意到你的简历~)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AIRS),深圳市政府设立的十大基础研究机构之一,依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联合多个世界顶级研究机构, 以全新模式设立。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基础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力求在理论、框架、算法等方面有所突破;立足深圳,国际化视野,打造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研究领域科学家们未来的梦想平台,成为世界上最好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基础研究机构之一。
AIRS · 特色:领先的科研平台:12个研究中心、5个公共科研平台、参与制定国家标准7项;高质量的科研团队:中外院士、IEEE Fellow、海外高端人才、领军人才;国际一流的大学资源:引入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等资源;数百台前沿的软硬件设备:云计算服务器、微纳米级别3D打印机、高速摄像机、软体机器人加工系统、人型服务机器人、综合感知机器人、双臂机器人、四足机器人、无人机、UR5机械臂、16线激光雷达、六维力传感器、COMSOL多物理场分析软件、Altium Designer、ARM MDKPR开发软件、ABUQUS有限元分析软件等。;浓厚的学术氛围:AIRS卓越博士生项目、国际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多类型的学术活动
AIRS · 研究中心:普适人工智能应用研究中心、计算机视觉研究中心、群体智能研究中心、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物联网与智能云研究中心、机器学习与应用研究中心、特种机器人研究中心、扩展现实研究中心、无人系统研究中心、群体频谱智能研究中心、医疗健康机器人中心(筹)、微纳机器人中心(筹)